English

不可忽视社会风俗史研究

1999-05-2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社会史在中国史坛复兴不仅引起了新时期史学范式的革新,还带动了其分支学科的发展,如社会风俗史研究的兴起便是其一。

风俗是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的风尚和习俗。要研究某一社会的历史,自然也应研究它的风俗。从归属来看,风俗是低水平的社会意识——社会心理的一项内容。作为一种社会意识,风俗可以反映社会存在,是展示社会面貌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一窗口,我们可对某一社会的状况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材料。深入研究这些印象和材料,是进而了解社会本质及特征的途径之一。从社会生活来看,风俗存在于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之中,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活。马克思指出:“现代历史著述方面的一切真正的进步,都是当历史学家从政治形式的外表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深处时才取得的。”

在反映社会面貌的同时,风俗也可作用于社会存在及其他与风俗有关的各种因素。例如,风俗既受道德的导向性影响(此即古人所谓以礼化俗),又体现、维护道德,并为道德提供意识素材(古人谓之礼本于俗),它是道德转化为民众行动的中介之一。就社会功能而言,风俗既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形成的适应生存环境的手段,又是人们自我教化管理的行为方式与规范,是社会控制体系的一环。它以比道德、法律更详密的内容引导、约束着人们的心理和活动,对社会生活发挥规范控制功能。通过这种功能的发挥,风俗维护了与它有关的社会因素(社会的经济基础、结构、关系、制度和意识形态),使产生它的社会得以稳定运行、正常发展。社会史要了解社会运行发展的情形及其机制,就必须研究风俗。

风俗移易与社会变迁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和互动效应。社会变迁就是社会各要素的新陈代谢。而在诸多旧社会因素下形成并传承的风俗反映维护着这些旧因素,阻碍着新因素的生长。因此社会变迁要求风俗移易以与之适应。同时,已有的社会变迁使与风俗有关的因素发生新陈代谢,冲击了旧风俗的根源,培育着新风俗的基础。这又为风俗移易提供了条件,引起风俗移易。风俗移易是社会变迁的内容之一(社会心理的变迁)。风俗固有的稳定性和传承性使其移易比别的一些社会变迁远为艰难缓慢,因此风俗移易的广度和深度又可作为社会变迁程度的一种“衡温计”。风俗移易还可减少社会心理对社会变迁的阻力,促进与风俗有关的社会因素新陈代谢,从而适应推动社会变迁的发展。社会史对社会变迁的考察,也离不开对风俗移易的研究。

由上可见,风俗研究在社会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古代近代的许多学者都曾注重考察风俗。法国启蒙思想家、西方社会史学的先驱者伏尔泰也很注意了解各民族的风俗,他的一部世界古代史巨著即名《风俗论》。先辈们的这一优良传统,我们理当加以继承。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